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携手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开展202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3-08-10       作者:付泽天、鲁雯羽、刘敏       来源:学生管理科、学院团委       编辑:唐玲

为引导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学思践悟中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25日至7月30日,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携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组建“扬党的二十大精神,促口腔之健康;聚青春献力量,助乡村之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到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开展202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走访调研,感悟乡村振兴新活力。

(注:视频中插入的歌曲为《永远都会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弹|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畅谈乡村变化,共话乡村振兴

7月25日,实践队到达撒拉溪镇龙凤村,与撒拉溪镇党委书记龙升、龙凤村村支书路璐开展座谈。会上,龙升、路璐详细介绍了龙凤村人口、经济、文化、医疗等情况,畅谈龙凤村的旧村新貌,感慨小乡村大变化,表示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

通过座谈,实践队了解到当地的主要产业有蛋鸡养殖技术研究、马铃薯品种培育及刺梨中药材套种,已辐射带动全镇产业发展。

座谈结束后,实践队先后参观了龙凤科技小院、刺梨种植基地及蛋鸡养殖基地。

扎根乡村一线,开出振兴之花

实践队首先来到龙凤科技小院,负责人简宜韦向大家介绍了龙凤科技小院基本情况。小院由中国农业大学与贵州大学派驻的师生组建,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引导村民科学种植、养殖,提升种养技能,实现增收致富。

小院以龙凤村的刺梨、马铃薯和跑山鸡产业为抓手,以农民素质提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为目标,用点对点、心连心的帮扶方式,为七星关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贡献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小刺梨种出乡村振兴新动力

 

跟随村支书路璐的步伐,实践队走进刺梨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刺梨整齐划一地排成排簇拥在枝叶间,周围群山环绕,微风徐徐,好似进入了世外桃源。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刺梨管护,刺梨基地还套种了中药材“一枝黄花”,以短养长,增加经济效益。据了解,龙凤村刺梨种植基地是全区单体连片面积最大的刺梨种植基地,共种植刺梨和中药材3407亩,带动了当地150余人就近就业。

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大力发展刺梨种植产业,土地肥沃了,山变绿了,钱包变厚了,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这满山的刺梨树不仅是龙凤村产业脱贫的写照,更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小鸡蛋助力乡村振兴大文章

实践队来到蛋鸡养殖基地,隔着钢化玻璃望去,百米长的蛋鸡养殖槽浮现在眼前。据了解,该养殖基地全程工业化生产,每天可产出近60万枚鸡蛋输往全国各地。而像这样的养殖基地在撒拉溪镇不止一个,目前撒拉溪镇共有蛋鸡存栏225万羽,龙凤村蛋鸡存栏占30万羽。今年通过“大统战+大招商”,招引企业新建110万羽,扩建30万羽,现已开工建设,建成后的蛋鸡存栏量将达到365万羽,可直接解决1100人的就业问题。队员们纷纷感慨产业振兴是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此次实地参观调研,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了龙凤村的基本情况,真切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有效成效,深刻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先进性、实效性。所见所感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弹|践行劳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为响应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推进“乡村振兴”和“劳动教育”的号召,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践队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于7月26日,到毕节市撒拉溪镇龙凤村白芨种植基地,组织开展除草劳动教育。

清晨的龙凤村雾气缭绕,仿若人间仙境。放眼望去,小小的白芨被杂草淹没,枯黄的叶子发出求救讯号,队员们跟随村干部的脚步走下田坎,戴上手套,拿起锄头,在村干部的指导下除去基地中的杂草,让白芨充分吸收雨露阳光与土地营养。

除草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积极配合、携手努力、干劲十足。尽管汗水湿透衣服,泥土沾满鞋袜,依然热情不减,看到白芨从杂草中一点点露出来,大家开心又满足。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践告诉大家,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此次队员们用行动体验劳动不易,用真心感受劳动氛围,获益匪浅。相信今后也会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在强国伟业中发光发热,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弹|青春践行二十大,挺膺担当共成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为进一步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7月27日,实践队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在龙凤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亲子互动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口腔健康,从“齿”开始

 

活动中,实践队首先为家长和孩子进行口腔健康科普,讲解了牙齿的生命过程及常见的口腔疾病,并教他们如何正确刷牙和怎样对待龋齿、乳牙掉落;帮助大家了解牙齿健康常识,知晓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进一步增强口腔保健意识。

身心健康,上好“必修课”

实践队紧接着向家长们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步骤和要点,并通过实际演示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家长们认真观摩,反复练习每个动作,希望在有需要时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急救技能。

除了海姆立克急救法,队员们还向家长们科普了鼻出血、中暑、晒伤、被蜂蛰咬、烫伤、骨折后等基础急救知识,并演示了相关步骤,让其更好地掌握技巧。

队员们还教授了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倡议大家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准备,将家庭教育贯穿始终。

推广普通话,弘扬爱国情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实践队在课堂上示范了国语的正确发音,并进行了“点对点”的教学指导,让其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普通话,以及普通话的重要性。相信通过宣传推广,孩子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学史明理,铸牢信仰

实践队还为孩子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表示在党的领导下,很多落后山区旧貌换新颜,希望能通过党的教育让爱党爱国思想在孩子们的心里萌芽。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和尊敬,播撒一粒种子,收获一分希望,相信孩子们这颗爱党爱国的种子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合唱声声有情,众人心心相近

实践队还带领孩子们一起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歌声响起的那一刻,大家全身心融入至歌曲,陶醉于其中,唱出的是每个人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与依恋。

童心绘“齿”梦,青春助振兴

实践队带领孩子们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画笔在纸上飞舞,爱国在心中扎根,一张张白纸,在大家的奇思妙想下成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卷,承载了最真挚的祝福。

此次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爱党情怀,提升了家长正确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加强了大家口腔保健意识。同时,实践队也在教学中汲取了养分,可谓教学相长,彼此照亮。

第四弹|访基层鉴果实,探榜样忆辉煌

深入慰问,鉴扶贫之果

实践队带着米和油等物资走访慰问了当地困难家庭。一老人激动地向队员们说:“在国家一系列脱贫政策的支持下,我家的条件越来越好了,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屋顶上的三十多只鸽子扇动着翅膀飞向了天空,仿佛在诉说着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意与感恩。

谈忆往昔,传递榜样力量

实践队走访探望老党员,他们虽已年长,却依然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80高龄的路言明骄傲地向实践队展示了“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的纪念章。当问起入党的初心时,他娓娓而谈:“当时的入党氛围浓厚,人人都对入党抱有很高的积极性,希望自己可以为新中国做点什么,我也不例外,于是积极上交入党申请书,申请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在谈到对积极入党的新时代青年的期许和建议时,路言明爷爷亲切地说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希望你们永远不忘入党初心,有责任,敢担当,永远跟党走,新时代的建设,要靠你们年轻人!”。队员们被老同志的爱国情怀所感染,纷纷表示愿以吾辈之青春,佑我盛世之中华!

扎根基层,育一代栋梁

实践队来到当地老教师罗孝明家中。罗孝明老师一生都在教书育人,本该60岁退休的他,始终不愿离开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的三尺讲台,他说:“我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将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

罗孝明老师博物通达,谈吐风雅,谈及从事教师是否后悔过,他坚定地摇头,自豪地说道:“能够成为助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桥,做孕育大树的园丁,是我的荣幸,怎会后悔?我看着孩子们离开我的课堂,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再看到他们一些学成返乡,为乡村振兴、家乡发展付出自己的力量,我打心底为他们高兴和自豪!”

罗孝明老师一生获得过许多荣耀,但这些远无法阐述他所做出的奉献。“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栋梁”是他不变的信仰,而龙凤村一个个走出大山的孩子是他信仰的见证。

“基层的振兴,要踏出的不止一点点”。实践队在龙凤村走访的每一小步,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征程中的一大步。队员们深有感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第五弹 | 走进红色毕节,聆听巍巍乌蒙

红色的乌蒙毕节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红色资源富集,红色文化厚重。1936年,随着红军进入毕节,红六军团政治委员王震、政治部主任夏曦所率的六军团直属机关及十六师在中共毕节地下组织的策应下占领毕节,进驻安息会。随后,为毕节的革命宣传、武装斗争等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军长征经过毕节期间,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钱壮飞英勇牺牲,长眠于毕节的土地上;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红六军团十七师师长吴正卿等红军指挥员血洒毕节,长眠在此。他们的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励着大家不断前行。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先后来到上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下馆——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政治部旧址。

身临其境,方知初创之艰辛;瞻仰故地,更感先贤之伟岸。展馆里的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一段段文字记载,再现了革命烈士为家国兴亡浴血奋战的英勇与悲壮。在讲解员生动地讲解中,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故事犹在眼前,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参观脚步会停,红色初心永恒。此次参观学习使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毕节浓厚的革命历史氛围,纷纷表示要传承和弘扬先烈不畏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日的白衣天使,我们应当肩负起新时代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将来在医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让青春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第六弹|“医”路“黔”行向基层,青春聚力促振兴

凝心聚力,携手“黔”行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后文简称“贵医口腔”)携手贵州省励志公益发展中心走进了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与实践队组织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暨“助乡村振兴 促口腔健康”帮扶活动,并举行医疗服务站、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七星关区政协副主席、民盟七星关区工委主委熊秀,七星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詹国梅,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党委书记龙升,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绍学等;贵州省励志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民盟贵州省委关爱教育支部主委周巧明;贵医口腔党委书记张军梅、党委副书记何雨羲、副院长唐正龙出席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上,龙升代表撒拉溪镇党委对义诊团队及“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到来表达了感谢。表示今后将积极助力乡村卫生事业发展,切实提升基层群众口腔保健意识。

何雨羲介绍了此行的目的,表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贵医口腔始终将弱势群体的口腔健康作为重点关注问题,积极参与到各基层口腔健康领域公益活动中,此次走进撒拉溪镇龙凤村开展义诊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当地群众口腔健康意识,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北大口腔和贵医口腔之间的纽带联系,为两院未来更深入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仪式上,张军梅、唐正龙分别授予撒拉溪镇“青春志愿 爱在口腔”医疗服务站及贵医口腔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匾。

“齿”相聚,暖心义诊

实践队联合贵医口腔义诊队在撒拉溪镇卫生院为近300名村民进行了详细的口腔健康检查。义诊队逐一倾听居民的不适症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逐一分析、耐心解答,还对日常护牙不规范引发的常见口腔疾病进行健康科普,并向大家发放爱牙护牙宣传手册及爱心儿童牙刷,在现场教授巴氏刷牙法,获得了当地群众频频点赞。

领航定向,不负韶华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就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交流。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学长们对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要一心向党,用满腔的爱国情怀鞭策自己不断向前;要珍惜大学时光,不断学习、成长,勇于突破自己,不负韶华,勇敢追梦。

这个夏天,“三下乡”带领大家倾听革命故事,坚定奋斗目标;带领大家走进乡间田野,感受振兴动力;带领大家徜徉历史的长河,传承文化的火炬;带领大家走向讲台,传递知识的力量,然而再壮阔的征途也会有终点,再热烈的诗词也会画上句号,挥手告别,期待下一场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