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31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我院承办的“西部行——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保存技术培训班”在贵阳市成功举行。本次培训聚焦重度牙周炎患牙保存技术,旨在提升参训人员的规范化操作能力与综合诊疗水平,促进学科交流与区域均衡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学员齐聚贵阳,共同探讨牙周疾病防治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实践。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代表闫福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牙周疾病作为全球性高发口腔疾病,防治任务艰巨,特别是西部地区存在专业资源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此次培训将为西部地区口腔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廖健在致辞中表示,牙周健康不仅关系到口腔系统完整性,更直接影响全身健康。临床医生应不断更新理念、规范操作,提升专业素养,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治疗。我院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将全力为学员们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闫福华、林莉、任秀云、葛颂、徐艳、李艳芬、张杨珩7名专家、委员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示、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向学员们传授最新技术和先进理念。





闫福华系统讲解牙周翻瓣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强调规范化操作及“彻底去除感染源、保护牙周附着”的核心理念,解析手术适应症、器械选择等要点;林莉聚焦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与牙周炎的双向关系,提出系统评估结合个体化方案的治疗原则,突出多学科联合管理的重要性;任秀云结合经验介绍重度牙周炎患者在牙周治疗、修复及正畸中的协作流程,强调“以患者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理念;葛颂分析正畸治疗中牙龈退缩、附着丧失等牙周并发症类型及预防干预措施,指出正畸方案需基于牙周健康评估,重视术前风险控制与术中监测;徐艳围绕国际最新牙周疾病分类体系,结合案例解析不同分期、分级患者的决策思路,强调精确分型、早期干预和动态管理的意义;李艳芬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介绍牙周夹板在牙齿松动固定中的应用要点,分享夹板选择、制作及粘接技术,并通过影像资料展示其对牙周组织的支持作用。
在实践环节,李艳芬与张杨珩进行现场指导,手把手教学,重点讲解操作姿势、力度控制、器械使用技巧,让学员在模拟模型上完成规范化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临床实操能力。


本次培训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前沿,体系完整。课程涵盖牙周炎基础治疗规范、多学科协作模式、全身疾病相关牙周炎管理、正畸并发症防治等前沿话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员从“会做”到“会思考”,真正实现技术提升与理念更新同步。二是教学方式多元,注重实效。不仅有专家专题讲座,还有病例讨论与实操演练,学员在互动中深化理解,在实操中强化技能,形成“理论-操作-反馈”的闭环式学习模式,显著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区域辐射,助力均衡发展。此次培训是中华口腔医学会推动“西部行”项目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西部地区口腔医疗服务能力,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全国口腔医学事业均衡发展。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将把先进理念和操作规范带回临床一线,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充实、针对性强。未来,他们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服务更多患者,推动区域牙周疾病防治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