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概况
正畸科由口腔修复正畸科发展而来,有四十年教学和临床工作历史,目前我科已成为全省专门的正畸专科之一,承担大量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人员构架
正畸科共有医护人员46人,医生2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及初级职称21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4人。

三、临床工作
科室位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四楼,共有2间普通诊室和7间专家诊室,设有独立的数字化正畸诊断室、模型技工室、照相室、资料储存室、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习室等,科室配备牙科综合治疗椅共25台。
科室以“健康”“功能”“美观”为理念开展错颌畸形现代矫治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舒适、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口腔正畸科开展的特色诊疗内容有:儿童口腔颜面早期矫治,成人轻力美容正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周病正畸治疗,唇腭裂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正畸治疗等。
四、教学工作
口腔正畸学教研室共有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及初级职称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7人。


《口腔正畸学》课程于1990年开始专科生教学,于2001年开展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于2004年开始招收口腔正畸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历年来已培养本科生数千名、研究生50多名,为本省及外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科室同时承担进修生、规培生等多层次的《口腔正畸学》理论课及临床教学工作,曾被评为学校“优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及“教学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获得省级金课立项。
近五年教研室承担的教改项目:
1.《口腔正畸学》教学案例库建设
2.口腔医学特色本科教育“三阶”实践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3.三维数字化教学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
4.口腔正畸学非标准答案考试初探
5.VR技术在口腔正畸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6.3D数字化辅助的病例讨论模式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
7.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的初探
8.PPGC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研究
讲课比赛获奖:1人获年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人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三等奖、4人获院级讲课比赛优秀奖。
五、科研工作
口腔正畸学教研室近五年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承担的科研项目:
1.人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142-5p 促进⻣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分化及⻣再生的机制研究,2023年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柳汀)
2.褪黑素通过 Nrf1通路调控 LPS 诱导的牙周膜干细胞铁死亡,2023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柳汀)
3.miR-122-5p调控PDE7A/cAMP/PKA/CREB信号轴在人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促进骨缺损修复中的机制研究,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柳汀)
4.牙周炎患者及正畸患者唾液菌群对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影响,2022年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张军梅)
5.3D打印个性化正畸附件在临床运用中的初探,2022年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冯安琪)
6.不同错合畸形患者尖牙根形态及牙槽骨的CBCT研究,2022年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黎敏)
7.基于CBCT的3D打印导板引导正畸微种植钉植入的临床研究,2022年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樊佳兵)
8.舌体大小及舌骨位置与骨性III类错合畸形的相关性研究,2022 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横向课题(徐卫华)
9.种植支抗和目标位过矫正控制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患者切牙压低和转矩的研究,2022 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横向课题(莫朝伦)
10.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2021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行基金(秦波)
11.基于颈椎骨龄对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颅颌面生长发育的研究,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国基新苗计划(付雪飞)
六、社会影响及学术交流
科室每年诊疗人次近3.5万余次 ,口腔正畸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徐卫华主任的带领下以至精至微的工作态度、先进的专业诊疗技术和一流的医疗质量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得到众多患者的肯定!
本科室注重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医疗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近五年举办学术活动次数16次。
2019年正式加入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 “牙颌面畸形诊治专科联盟”。
张军梅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牙医学院(ICD)中国区院士;徐卫华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黎敏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秦波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七、咨询电话(座机):0851-88549465





